新闻动态 News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 > 凯时kb88线上赌城 >

天南海北鄞州人 陈俊亮:心系国脉勇攀高峰

2024-08-31 09:55 点击:

  心胸开阔,乐天处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挫折是宝,错误为师。坚持努力,终有所成。

  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的通讯设备的纠错大师,是中国首个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研制者之一,也是中国智能网的创建人。

  3月11日上午,我们走进北京邮电大学眷7楼。在他时而平缓时而凝重时而奔放的讲述中,我们一点点走近这位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感动于他矢志不渝的爱国热忱、敢于拼搏的科研精神和永不消失的家乡情结。

  1955年从上海交大电讯系毕业后,陈俊亮被分配到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当老师。此时,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北邮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公派留苏的选拔考试,陈俊亮成为北邮惟一录取的一个。1961年,他从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学成归国。自此,踏上了科研之路,心无旁鹜。

  但由于出身问题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总是成为各种运动的目标。那年下放到干校,工宣队找他谈话,还要求他做好一辈子当农民的打算凯时kb88线上赌城。因此,即使能够参加科研,他所面临的压力也往往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在访谈中,陈俊亮院士多次提到了“压力”两字,在说到“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研制时,他则在前面加了“极大”两个字。

  那是1965年,他刚完成“6401会战(研制有线波特数据传输设备)”,1966年底邮电部又下来一个紧急任务。那个任务叫“701”,后来才知道就是为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701’任务的技术指标非常高,”陈俊亮说,当时,中国无线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在最佳状态下只能达到10-3,即每发送1000个码就会错几个,但是“东方红一号”却要求误码率至少降低到10-5,也就是说发送10万个码才允许错几个,“技术标准提升了两个量级,技术要求至少提高了100倍。”而这提高的100倍几乎大部压在了负责纠错编码的陈俊亮身上。

  1967年初,项目开始组建队伍。“组里面多是,能带头的老师只有几个青年教师,但英文基础差,没有纠错编码的基础知识。”陈俊亮说,“要完成任务,靠他们不行,靠我学的知识,也不行,得找英文杂志,找新的思路与方法。”按照当时流行的纠错编码方法,要提高两个量级可靠度的编码方案同时通讯效率又高,这样的方案会极其复杂,在当时条件下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必须要找到一种新的编码方法,既具有高的纠错编码能力,又能方便实现的新方法。

  因初中三年和高一在一所教会学校接受了4年的严格英文学习,陈俊亮有着扎实的英文基础。在层层特批下,他走进北邮外文图书馆。由于封闭太久,图书馆里的桌椅和书架都蒙上厚厚一层灰。陈俊亮就在一堆堆的书本、杂志里翻制作技术,十多天过去了,毫无所获。突然有一天他在一堆新到的杂志里,翻到了一篇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这篇1966年刚发表的文章介绍了一种“差数集码(Difference-Set Code)”,这种编码方法在一定的应用条件下正好具备了纠错能力强、而实现又简单的特点。

  “看了整整一天,第二天带笔记本再记下来,除了吃饭,就拿着那本杂志了。”陈俊亮说,“折腾了三四天,终于想明白了用这种编码方案的基本实施思路。”虽说这篇文章解决了基本思路,但通讯双方要实现既高度可靠又高效率必须实施既纠错又检错的技术方案,为此在这几天内确定了双向通讯、纠检结合、同步通讯等的基本实施方法,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纠错编码的总体方案,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1978年,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凯时kb88线上赌城。

  在纪念册里,陈俊亮院士这样写道:“当时真有搞不出来的感觉,这时候只要意志一松懈,可能就真的搞不出来了。我深深体会到在关键时刻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这里首先要战胜自我,等熬过这段困难时期,看到前进道路时,才会真正体会出自己成熟起来的感觉。”

  “这个‘701’科研任务定性为‘国防绝密项目’,按我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是绝无参加此项目的可能性,我也明白让我做此项目,是因为我的技术基础与能力。”陈俊亮院士说,“我也明白,万一此项目做砸了,这个政治后果将会极其严重。这些事情跟任何人都无法叙述,在整个研制过程中我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差集码。1968年底,设备一次调试成功,我立即被调出了研制组。虽然感觉有点遗憾,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终于松了一口气。”

  留美是第一个“拐的弯”。当年,作为中国首批赴美留学的五十名访问学者之一,他进入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学习,师从名家,眼界大开。

  “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陈俊亮说,“怎样搞研究,如何组织研究,心里都有了个底,回来搞科研就思路明确,方法踏实。”更重要的是,让他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国内的科研环境,对自己的要求也从“完成组织指派的任务”,上升到“通过自行研究与判断提出科研提案”。

  1981年,陈俊亮学成回国。此时凯时kb88线上赌城,在发达国家,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取代了机电式,且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中国普通电话仍旧是老式的机电制,电线%,邮电部门决定上马程控电线门小型程控式交换机的陈俊亮,率领北邮的科研人员1983年参与了邮电部上海第一研究所主持研制的中国第一台“DS-2000程控数字市话交换机”并取得成功,获得1987年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不过,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交换机只生产了几台,其中一台还装进了,但最后未能形成产业化。

  适应实际发展需要,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成为陈俊亮的新目标。他创建了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随后向国家863计划申报课题,在国内率先从事网络智能化的研究,并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套智能网系统。“1995年,由于研制资金的严重不足曾把我们智能网系统软件第一版以1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华为。”陈俊亮院士说,“其实我手头已有了第三版。”

  1996年,智能网项目因创造性解决了智能网的体系结构、业务生成、软件可靠性及过载控制等关键技术,获得了863计划验收的最高评分。2年后,这套系统在全国最复杂的电信网——上海电信网试用并获得成功,使我国的智能网研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样,程控交换机除了打电话外后烘,还具备了丰富的多种功能,包括电话卡业务树结构。随之,这套系统向全国推广,实现了产业化。

  信息产业部对用于有线通信领域的产业化智能网技术及系统以及华为公司生产的智能网系统在国内的销售与应用给出了极高评价:“是我国首次在一个完整的技术领域将国外跨国公司的电信网络大型设备完全挡在国门之外”。1999年,“CIN02智能网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移动智能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以后,陈俊亮院士开始关注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致力于在二者的基础上发展融合的、个性化的、丰富多样的服务,其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等领域,如航天大型设备检测、煤矿的信息化监控、城市取暖自动化、国防等领域。他参与部队军港监控项目研制,已成功应用于南方某军港。此项成果获得2018年全国通信学会发明一等奖,现正在申报2019年国家发明奖。

  “如果在物联网方面有需要,下半年或者明年都可到宁波、到鄞州来做讲座。”陈俊亮院士说。

  对于家乡,陈俊亮院士一直来牵挂于心。我们采访那天,86岁的陈俊亮院士已咳嗽多日,准备去医院。但因是家乡来人,他还是在办公室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他说,他就出生在市区的镇明路那,“记得是400多号,具体几号记不清了。”3岁时,他和全家离开宁波赴上海。“解放前爷爷奶奶住在宁波,我和哥哥多次坐轮船从上海到宁波去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家离月湖不远,每次回去,他都喜欢与哥哥一起到月湖玩水凯时kb88线上赌城。

  上世纪90年代,受宁波市政府邀请,陈俊亮院士和其他甬籍院士一起回到宁波,为宁波发展出谋划策。后来他出差到镇海参加项目评审凯时kb88线上赌城,还做了一个关于物联网开发平台及其应用的报告,“当时还特意询问相关部门对于物联网建设是否有需求?并开了一个座谈会。”

  今年春节前,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等组织赴京慰问。对此,陈俊亮院士甚是感动,他说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他希望能在物联网建设等方面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宁波经济基础好,底蕴深厚,城市发展更需要在引进人才上下一番狠功夫,“我几十年的工作体会是,不管干什么事,最关键的是人,能找到合适的人,马上能从无到有,没有合适的人,再多的钱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