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尊龙人生就是搏 > 站长新闻 >

小微企业融资是死海还是蓝海?(2)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4-20 阅读:

 
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大数法则
 
在这里,我特意提下所谓的大数法则,事实上,大数法则在金融领域里其实是很难行得通的一个法则,虽然我大学的概率学和统计学都很差,勉强六十分及格,但是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我却越来越能从哲学角度意识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自己认为,大数法则其实是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上才有意义的。
 
第一个是样本筛选上,大数法则的定义是:“有规律的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统计特性。所以样本的筛选上,必然是那些有规律的随机事件。保险条款里,经过了大量免责条款之后的一系列保险事件,可能称之为是有规律的随机事件,例如从长远来看,意外和非意外的生老病死的有正态分布的,但是小微企业的贷款就很难算的上是有规律的随机事件,进入贷款领域的小微企业的违约,既无规律,也不随机。跟金融机构的风险筛选能力是正相关的,这样的样本极具备筛选难度,所以,我自己是不认同,贷款的客户数越大,其风险就越小的说法。
 
我们在想下去,如果一个群体里百分九十的客户是不诚信的,高风险的,那么你在这个样本里做任何形式的数量,在怎么大数法则,你的违约率都是90%以上,因为样本决定了整体违约率不可能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所以,小微企业能否利用大数法则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其实就出在小微企业的整体违约率到底是多少这个命题上?这个整体违约率其实又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小微企业的整体违约率,第二个是进入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的违约率,这两个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哪怕小微企业的整体违约率再低,也不能代表进入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的违约率就一定低这个逻辑的。因为事实上,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很多对自身认识很清晰的企业主,不愿意贷款,而大量对自身认知不充分,扩产欲望强烈的企业主却非常渴望贷款,就形成了很大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进入贷款领域的小微企业的坏账率就高于整体坏账率,还有可能就是一些小微企业本身就是现金流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才不得不进行融资,所以也导致了坏账率上升,甚至也有一些小微企业可能压根没有明确的贷款用途,却也去申请了贷款,而这种企业可能本来也没啥问题,却因为得到了太多资金之后,反倒出现了问题。事实上,这种情况也不少。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小微企业的贷款坏账率都不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更不是随机事件,他是会随着风控措施的改变,而发生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的事件,具备很大的人为因素在里面。其实,我自己的理解,小微企业的坏账率不但做大规模不会降低风险,反倒会因为小微企业的群体越集中,风险变成越高的趋势。因为,小微企业之间具备极大的相似性,他们之间的关联度更高,所以,系统性风险也更高,例如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表明,10.5%的小微企业是亏损的。那么受到波及的就是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的坏账率必然明显抬升,这种情况下,你所操作的数额越大,你的风险度其实是越高的。
 
第二个关键因素其实是数量,我退一万步来说,哪怕小微企业贷款的大数法则成立的情况下,我们在来看这个大数法则,我想问的是,这个大数该是多少?我曾经很早前给人讲课的时候就说过,所谓大数法则,在企业贷款领域,这个大数如果没做到至少几万家的规模,其实还是挺扯淡的事情,最终其实还是个0、1事件,要么违约,要么不违约,哪里来的大数法则呢?什么意思呢,我简单点说吧,只有数量足够足够多,才能让偶然性事件变成必然事件,从而达到理想状态的一个坏账率。如果家数做的不够多的情况下,随机事件无法变成必然事件,那么这样的贷款坏账率就是个随机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就是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出个大风险。
 
显然小微企业做到足够多的规模,这个命题,我自己认为国内绝大多数的的金融机构是做不到的。在美国,最大的小微企业贷款机构,美国富国银行,2011年的总资产大概也就11000亿美元吧,折合人民币,大概也就是80000亿人民币,但是这个机构的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已经是美国占比最大的规模了,比排名第二和第三的金融机构总和还多,那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人家美国干了那么多年的小微企业贷款,也就只能做到这个规模,而且事实上,富国银行的实际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可能在其总业务占比还不足一半。
 
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我自己个人感觉,无论民营机构和国有金融机构要在这个市场里寻找到足够大的商机的难度是很大的,大量的资金拼命的挤入这个市场,本身就是件很不正常的事件。我很担心,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涌入这个领域,不但会伤害到这些资金自身的安全性,可能还会对大量的小微企业也形成很大程度的伤害,尤其是政府带有较大行政色彩的干预下的涌入,所带来的风险则更加不可控,不得不谨慎面对。这次蔓延全省的中小企业担保链事件,其实很大程度上,几乎就是这么一个行政干预金融,从而让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固有逻辑的直接后果。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真的难么?
 
我这并非是耸人听闻,不断发生的现实就在验证我这个观点,最近浙江的担保链,引发全国性的关注,成为了一场瘟疫,近千家企业牵涉其中。回到问题的核心里来?为什么会如此多的企业牵涉入担保?
 
我自己认为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跟过去几年政府过于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有根本和直接性的关系的,09年以来,在政府的强烈限制下,主要是贷款规模专项供给的行政命令,使得各大银行都几乎求着中小企业来贷款,不但利息不断下降,而且额度非常宽松,为了让中小企业增加贷款的积极性,尽快将贷款规模发放出去,使得风险控制也很宽松,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积累,要他给予更多的抵押措施,几乎不可能,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会变相的要求给个担保就欣然放款。
 
在这之前大量未曾能获得贷款的大量中小企业,在这个大潮中,纷纷进行贷款,我当时做银行客户经理,听到最多一句就是不拿白不拿,这种典型不把融资当一个重要决策来进行衡量的老板,在浙江甚至全国比比皆是。他们从未曾想过,这拿钱容易,还钱貌似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各种基于朋友,商会、亲戚等等关系的圈子一旦运作起来之后,联保体系就这么产生了。
 
担保在浙江前些年一直有,出事的也不少,但是从未曾像这次一样,牵涉之广泛,几乎囊括了浙江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而且也明显的发现,在浙江大型的企业牵涉互保的反倒不多,那是因为在08年之前,大企业受到互保的教训要远大于中小企业,尤其是08年,杨汛桥一夜之间倒闭的五家上市公司,那之后,互保一直就是大企业的重要决策之一,而中小企业却显然没有受到这个教训,却被政府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政策给忽悠了进去。
 
于是在形式急转而下的今天,大量曾经求着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转身一变,开始逐渐也意识到中小企业,并不是自己适合进入的群体,一个个纷纷抽身而去,曾经被求着的中小企业,才幡然醒悟,其实,这贷款拿起来容易,还起来很难。火烧连营的趋势,在浙江开始蔓延。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决之道成为了一场噩梦。
 
曾经被政府认为是创新的联贷联保,这种连坐制度模式,被大多数专家和银行都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的有效模式,现在看来是幼稚和可笑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真的难么?这个难,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被催生出来的一个伪命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其实是正常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轨迹,如果中小企业融资都不难了,那才是见鬼了。而政府一旦把这个认知变成一种政治性运动的时候,就会极大的干预和影响正常的解决方式,出现矫枉过正的趋势,事实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要不要解决,当然要解决,但是政府不能把这种自身的责任外放给市场机构来进行解决,因为对于高风险,明显不符合市场行为的问题,需要的恰恰是政府参与到其中进行解决,而不是让市场机构来帮助政府完成。尤其是通过强制性的规定来完成,说实话,在全国热烈讨论小微企业贷款的形势下,我其实真的很担心,这个领域会重蹈09年依赖的覆辙,将好端端的一个事情,又变成了一地鸡毛的尴尬。
 

关键词: 企业 融资 互联网